关灯
护眼
字体:

331|327.0327.$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殷胥亲临一个城市的重建,也算是建康多年苦难后的一点幸运。他不懂的事情很多,却肯问肯学,从听人说起的知识,到眼前看过的数字,他便再忘不了,工部户部临时调派过来的不少官员,别说忽悠他,就是自己有个地方马虎了,也会被他揪出来。

    殷胥这头忙完了,才过了到回廊,到这人挤人的暂居官府的侧院,见了等候多时的何元白。

    他其实没有想到何元白还活着,毕竟何家不像李家家大业大,被磨了两三年才渐渐式微,何家从南周立国伊始就不太行了,贬官的贬官,分家的分家,何姓渐渐散落了,能听到的消息也不多了。他便也以为何元白要不离开建康一代了,要不然便是死于南周朝堂斗争了。

    听到他要求见,殷胥自然心惊,然而见了面便更吃惊了。

    何先生这过了四十长得像十四的身高,本来就没有让他再进步的希望了,几年过去也不知是弓腰驼背缩了水,还是殷胥自己这几年长高了太多,他看起来愈发矮了。

    胡子长长一把纠缠在一起,发也是乱糟糟的束着,似乎用刀划断过半截。穿着灰色麻袍,小腿以下的裤腿*的吸在腿上。殷胥对建康旁的人或事没甚么感觉,然明知何元白也是自己选的,看着他这副模样,仍心下酸楚。

    毕竟他一大段少年时期都是在弘文馆读过的,意气风发讲他当年策马阴山的何先生,天天拎着崔季明出去要她倒立的何先生,几年不见老了二十岁一般……

    他因为裤子湿着,站在一边不愿意跪,看见堂堂走来的殷胥,正把路上扫了几眼的文书递给身边的耐冬,何元白微微呆了一下,喉头缓缓一滑。似乎也没想到那个成绩颇佳却少言寡语的皇子,如今身着燕服也是通体帝王的派头。

    殷胥心酸却不能表露,微微抬手也算是行了个细微的礼:“何先生。”

    何元白腮紧了紧,两颊凹的像是在吸气,半天道:“当不得。臣、我是来送东西的,有些多,太笨重,在院子里放着。”

    殷胥回过头去,院内摆着四辆农家用的独轮车,上面装满了山一样的卷轴。没有弘文馆内那样的锦囊包裹,内轴也不过是木的,纸却极好。不同于大邺的造纸业被朝廷分给民间,允许民间私自造纸贩售,纸价低廉,高质量纸也不再是贵族专用,卷轴便没有必要,大都用线缝成本子或做成折页。

    好久没有见过这样多数量的卷轴了,殷胥站在廊下望着道:“这是什么?”

    何元白常年在湿冷的屋子里跪着写作,双膝风湿眼中,一拐一拐的走出来:“南周史。”

    殷胥骤然回头:“什么?”

    何元白的嘴唇在胡子的掩盖下扯了扯:“其实最早十几卷讲的都是行归于周的事儿,早着笔的那一段,您也就刚成为端王。”

    殷胥喜怒不形于色,此时眼底一惊:“你躲在哪里写出来的?”

    何元白扶着门框:“我没躲。我在国宫的一处别院里写的。吃的是皇粮。”

    言玉在他院子附近修了个地窖,专门用来存放这些卷轴,随着叛军攻入城墙,他也跟卷轴在地窖中,一藏就是个把月。

    “圣人要看么?”

    宫人连忙拎来了鞋履,殷胥在廊下换上,这才靠近那几座小车,随手拿起一卷。这一卷笔迹看起来很新,战争进行,国土退缩,他所用的纸与墨却还是精品,很明显这是朝廷支持的事情。

    何元白站在廊下,他想背着手,胳膊疼,已经背不过去,只得垂手道:“不止一个人与我说过,江分两岸,人心可断,中国史不可断。至少……大邺百年,不算是有空白。”

    殷胥凝神看下去,这一段竟是写郑家王家被灭门之事,其中描述了大量南周皇帝与周边臣子的对话,若不是在一旁记录,不可能写得出来。

    再翻一翻别的卷轴,都有不少朝堂上发生的大小事件,想必是有文官随时记录发生的一切,交给何元白整理。只是似乎写的太着急,其中还夹有大量没有来得及归纳整理的段落,这部史看起来还只是个粗糙的半成品。

    但其中历历在目,字字诛心,简单翻到便是无数的伤亡的数字,各地家族内战期间的勾心斗角与黎民百态。

    他写起来似乎极冷静,只是将无数真实的资料拆成一个个毫无意义的字,以精炼而排列,自己绝不深想、绝不暗示,更不诉诸自己的情感。观者激动,读着怕是连心头都在颤抖,而他写起来,怕是连笔尖都不会多抖一下。

    这样一个曾经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的士子,如何成了今日这样下笔冷静到冷酷的样子,殷胥猜不出。

    殷胥转过头来,何元白抬眼也望他。半晌殷胥道:“是,如今一来,国史便不会有缺,不但天下士子能知晓南周内究竟发生了什么,朕也可以学以自鉴,知道有些事情大邺不能重复,有些问题或矛盾如何早日解决。”

    何元白松了一口气,肩膀两边都塌下去,整个人跟要化了似的软垮,腿还立着:“那便是足够了。”

    他说罢拍了拍袖子正欲行礼退下,殷胥忽然道:“这就够了?”

    何元白抬头。

    殷胥:“所以你要给朕一个半成品?”

    何元白张了张嘴,明白了殷胥话中想说的善意,眼睛闪烁,眼角都垂下去:“圣人,这样没意思的。不是所有的旧情,都能用给谁留一条命当作终结。”

    殷胥背对他,继续看着卷轴道:“我是认真的。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是觉得一部史两三年就能完成么?半成品你交给我,我让谁给你整理,给你续写?你要是做一半便不必留。”

    何元白不语。

    殷胥:“你只呆在这国宫内,走访过各地么?只看过他们传过来的文书,亲自去问过一些人了么?既写了南周的成因,便写写这长江以南的未来,朕有意要这一代成为像长安洛阳那样的中心。你的命,不能事儿做到一半就撒手人寰。朕也没允。”

    何元白抬起头来:“……圣人。”

    殷胥将卷轴收好放在车上:“你要是真不愿意干,想自杀有的是法子,朕逼不了你。若是还想好好写完,明日便再来,建康国子监重修,毁坏的典籍要修复。你也来领个小官,做你该做的事吧。”

    看着殷胥转身欲走,何元白连忙起身:“写完后,要先给圣人看过么?”

    殷胥知道他是什么意思,许多史上有太多上位者不愿听到的话,更何况这样一部南周史,或许会用些殷胥不能接受的话语来描述他。

    殷胥偏头,眼底笑:“既是国史,便不是朕的史,你写完就与国子监其他先生讨论传读也无妨,朕就立在这儿,无掩无藏。”

    他说罢,转身走出去,才刚过了一道小门,无数高官正有许多消息要让他过目。那些高官哪里像是高官,鞋子溅满雨后积水,态度着急,满头是汗帽子也歪了,殷胥没多说一句,一边走,一边从旁边官员手里接过文书扫看。

    他再度一头扎进繁杂的事务里去了。

    另一边,崔季明乘车这才到达了崔府,还没到达,就听到一阵叮叮咚咚的响声,远处看见不少短衣的汉子正在扛着石料木料,来回忙活。靠近了一问,才知道是在修复。

    她这时候才恍然,自己是忘了,某人却想起来了。

    他这是想趁她不知道的时候修好,给她个惊喜?

    院内有三分之一左右被砸碎,虽然碎砖碎瓦已经被清扫出来,看起来并不是那样狼狈,但前院不少家中的古董摆件,甚至连红木黄杨木的小几小摆台都被一扫而空,那些人怕也是从没见过这样的华丽府宅吧。

    这年头世家快所剩无几了,她倒也不觉得多生气多可惜,只是叹了一口气。

    三姊妹原来的院子都在后头,这些叛军并没有闯进去,只是一部分的库房被砸开,里头一些崔季明以前的家具和物件衣服等等都被扒拉了出来,一些女孩儿的裙衫都散落的积水里,几个还活命的崔家旧奴正在收拾,一回头看见了崔季明,霎那间跟见着白太阳到眼前似的,傻了眼。

    崔季明就跟小时候捉迷藏让下人发现了似的,伸手在唇上比了一下要他们别声张。这些人因为南北分立,多少年没有拿到崔家给的月俸了。但他们却没有瓜分了东西逃命,一是外头远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