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五十八节 赵佗!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条街。

    好在。中国天子,也有内忧外患。

    内部的诸侯们在蠢蠢欲动。长城外的匈奴人也是虎视眈眈。

    投鼠忌器,也不大可能杀进南越国。

    就这样。在经过无数次的谈判和妥协后,赵佗臣服长安,接受中国天子的册封和印玺。

    这对赵佗来说,是个好事情。

    他终于能名正言顺,大摇大摆的称王建制。

    而且,有了来自中国天子的承认和册封,无论是内部那些刺头,还是百越的贵族,也都老实了下来。

    假如,就这样的话,赵佗倒也乐的永远如此维持下去。

    可惜,这是不可能的!

    几十年来,长安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南越的野心。

    不管是一开始的长沙国,还是后来的吴国、楚国,从未停止过对南越的觊觎和野心。

    这几十年来,边境上的摩擦甚至大规模的冲突,从未停止。

    这中间,刀光剑影,明枪暗箭,数不胜数。

    从赵佗的角度来看,南越这个政权,能存活至今,简直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回忆着这些往事,赵佗感觉自己的精神重新振奋了起来。

    “寡人不能死!”赵佗在心中告诉自己。

    他已经活了九十一年了!

    比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还要长寿!

    他熬死了汉太祖,吕后,长沙王吴苪,汉太宗孝文皇帝、吴王刘濞,这些英雄豪杰,但他还得再熬下去。

    因为长安传来得消息,让他很不安。

    新即位的汉室天子,上台不过半年,种种举措和措施,让赵佗这个经历了无数风雨和斗争的老狐狸闻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味道。

    朝鲜的灭亡,更佐证了他的猜测。

    自始皇帝以来,大一统的理念和思想,就已经深深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

    便是赵佗自己,也很难抗拒这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渴望。

    每一个正常的中国统治者,都不会放弃统一,每一个正常的中国人,都不会坐视国家分裂。

    赵佗甚至感觉,错非他已是九十高龄,且已经称王建制五十多年,恐怕也会他的孙子一般,会幻想会憧憬会渴望。

    但可惜,活到他这个岁数,经历了他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赵佗不再相信任何理想与信念。

    虽然他在南越国努力推行汉化改革,将百越各部族融入中国的体系之中。

    但对于长安,他是一点忠诚都欠奉。

    想要他臣服?

    可以,让始皇帝复生,亲自下诏吧!

    至于长安的刘氏天子,那是谁?

    在赵佗眼中,连刘邦都不过是区区一个黔首,假国家之乱,行叛逆之事,沐猴而冠,牝鸡司晨的逆贼。

    只是,赵佗也很清醒的看到了未来的危险。

    国中汉化日深。

    上至王族,下至百姓,都认可了长安是宗主国。

    甚至他的嫡长孙赵胡。更是一门心思思念长安的繁华和富饶,天天念叨着要回长安朝觐。

    第二代。第三代的秦军和移民后代,更是忘记了当年中国政权是怎么抛弃他们的祖辈的。

    一个个都思念着回乡祭祖。

    来自吴楚齐鲁的儒生。在这些人中无孔不入的宣传着诸夏的理念。

    这么下去,恐怕等他咽气以后,这南越国就没人能斗得过防的了来自长安的威逼利诱了。

    “国事艰难,唯寡人能与丞相知之!”赵佗莫名的对着跪在他面前的丞相吕嘉感慨着。

    最近二十年,赵佗已经开始扶持吕嘉等百越贵族首领来平衡国内的亲汉派势力。

    只是,便是百越人,在几十年的汉化后,居然也开始憧憬中国,以中国人自居。这让赵佗真是又喜又悲!

    唯一能与赵佗有共同语言,能读懂他的政策的,恐怕也只有现在跪在他面前的这个当年的俘虏,现在百越人中威望最高的吕氏族长,南越丞相吕嘉了。

    吕嘉叩首道:“大王辛苦,臣亦知之,中国天子,项庄舞剑,臣也看出来了。敢请大王示下!”

    对吕嘉而言,他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赵佗所赐,若非赵佗,他早已是一堆白骨。哪来如今的地位?

    只是,吕嘉自己也已经是垂垂老矣。

    君臣两人相视苦笑一声。

    “寡人年已九十一,活不了几年了……”赵佗感慨道:“寡人长子早夭。诸子也多亡,王孙胡。年少,不知世事。为长安所骗,长此以往,社稷宗庙恐有不安,倘有一日,寡人追随任公而去,这南越社稷宗庙,就要仰仗丞相多多担待,万万记得,倘若世孙欲朝长安,务必劝阻!”

    赵佗心里很明白,万一他死了以后,赵胡那个不孝孙子去了长安,这南越,就要彻底失去自主了。

    运气好,赵家或许还能做个安乐侯,运气不好,一杯毒酒,满门抄斩!

    经历了咸阳的背叛后,赵佗实在很难相信身居高位的统治者的节操。

    况且,他如今已是一方霸主,又何必再去屈居他人之下?

    唯一可虑的,还是子孙后代。

    只是,这些话,他说过无数次,虽然每次赵胡都点头称是,发誓遵守,但赵佗看得出来,他的那个孙子,根本就没把他的警告放在心里。

    那个天真的年轻人,还满心以为长安天子对他厚遇无比,必不会害他……

    没有办法,赵佗只能继续加强吕嘉的权力,万一有一天,他死了,吕嘉还能继续支撑南越的独立。

    “只是,吕嘉死后,这南越国,还能靠谁?”赵佗心里也不由得感慨。

    甚至不需要吕嘉死掉。

    只要长安天子坚定信念,愿意牺牲,这南越国,哪怕是他还活着,也支持不下去!

    作为秦帝国那曾经严密庞大到极致的军事体系中的一员,赵佗深深明白,一旦中国政权动员起来,力量究竟会强大到何种地步!

    当年,他与任嚣奉命统兵五十万,为始皇帝开疆拓土,来到这百越杂居的不毛之地。

    为了能在这里扎根,始皇帝下令,生生的以人力,凿出了一条运河,为大军输送给养,补充兵源。

    如今,长安假如决定动武。

    那么,当年始皇帝为了进攻南海地区而营造的许多设施,都是现成的,可以利用的。

    更麻烦的是,赵佗这五十年来,开发南越诸郡,兴建了许多的道路和水利设施、桥梁,清理了许多阻塞的河道以及阻碍交通的沼泽、丛林。

    换句话说,现在的汉军,已经不需要像六十年前的秦军那样,在这南越诸郡,每走一步,都艰难无比。

    他们只需要敲开南越国布置在边境上的五关防御,就能长驱直入,沿着他赵佗营造的道路和河道,直抵番禹。

    而且,汉军甚至不需要再去面对桀骜不驯的百越部族了。

    那些当年给秦军造成巨大伤亡和困境的百越部族,今天,基本上或多或少都已经汉化了。

    尤其是赵佗统治的核心区域,百越人与汉人,几无区分。这些人。并不反感汉人,相反。可能还有人会欢迎汉人。

    赵佗统治南越几十年,固然有着自己的基本盘。但相对的,也有仇敌和不喜欢他统治的部族。

    这些人恐怕做梦都在想着推翻赵佗的统治。

    汉军一到,这些人立刻就会变成带路党!

    而去年的吴楚叛乱,更展示了汉军的战斗力。

    几十万吴楚大军,三个月就灰飞烟灭!

    十余万随同吴王刘濞北上的三越军队,只逃回来几千人。

    所有的幸存者,都不无恐惧的向着他人诉说汉军的强大和无敌。

    如今,夷灭了吴楚,接受了吴楚的长安。只要愿意付出代价,就可以灭亡南越!

    这一点,赵佗深信不疑,也毫不怀疑!

    而刚刚发生的朝鲜之战,更证明了赵佗的担忧!

    汉室的楼船将军徐悍,统帅的庞大舰队,跨越了漫长的海岸线,在朝鲜柔软的腹部登陆,给予卫氏致命一击。并导致卫氏政权崩盘!

    所以,赵佗深知,想要维持南越国的独立,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汉室朝廷知道,灭亡南越,要花费巨大代价。而这个代价,是长安所不愿意付出的。

    当然。另一方面,也不能跟朝鲜那样作死!

    长安天子年轻气盛。惹毛了他,不顾什么代价不代价,也要灭亡南越的话,那就死翘翘了。

    所以,赵佗很清楚,恭顺和臣服,对他和南越国,非常重要。

    像当年那样随意的称帝,那样的糊涂事情,可万不能再干了!

    不仅如此,还得想尽办法,让长安天子满意。

    所以,这次出使长安得使团,他命人带上了许多南越的宝贝。

    从特产的荔枝到来自海外的珍宝,无从不包,甚至就连国书也写的委婉无比,堂堂南越王,在国书中不仅仅是自称‘南越蛮夷大长老夫臣陀’更称呼长安天子为‘天王’,用词更是谦卑至极,满篇国书,都在强调,他赵佗是怎么怎么的恭顺,怎么怎么的忠诚于汉室,愿意‘永为汉藩臣’,年年纳贡,岁岁朝请。

    在另一方面,赵佗开始重新打造航海的舰队,并且委派了好几个亲信将领,率船出海,前往海外的小国探路。

    万一真要顶不住长安天子了,干脆就让子孙后代,带着财富和军队跑路,前往那些夷狄之地,再立新国。

    长安天子总不能跨越海疆,前往追捕了吧?

    …………………………………………

    长安,未央宫,宣室殿。

    东瓯王使者之后,南越王的使者,也求见刘彻,奉上了南越王赵佗的国书和礼物。

    礼物很丰盛。

    刘彻只是随便看了看礼单,就发现了有荔枝和来自海外的琉璃珠、象牙、**等奢侈品。

    只是,没有水稻,让刘彻颇为不满。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南越国,可是统治者越南一部分。

    所以,后世越南猴子攀祖宗,给赵佗进献了所谓的开天体道圣武神哲皇帝的尊号。

    只是,猴子们恐怕不知道——赵佗跟他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甚至就是此时的百越诸部族也跟猴子们没多大关系。

    大抵就跟后世的意呆利虽然是罗马的核心国土上的国家,但是意呆利人跟古罗马人,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种!

    这个后世的破事,刘彻懒得去管。

    他现在只关心,南越人是否能接触到后世的占城稻?

    刘彻对水稻的发展史不熟悉,不太清楚,这个时代,是否已经有了占城稻?

    但,有一点刘彻能肯定,南越国普遍是以水稻为主要作物的。

    换句话说,南越国就算没有占城稻,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水稻。

    于是,刘彻放下礼单,道:“使臣回国以后,烦请转告南越王,朕,命其进献水稻稻种,务必将南越国内所有水稻稻种,全部各送五十石!”

    南越作为汉室名正言顺册封的藩臣,对汉天子朝觐纳贡,那是负有天然的不可推卸的义务的。

    南越使臣哪里敢说半个不字?

    闻言立刻叩首:“诺!”(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