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5章 小林斗盦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着什么,看来他们俩也看到刚才的一幕。

    这丫头,聊什么呢?卢灿加快步伐,喊道,“阿欣!”

    孙瑞欣回过头,对他欢快的招招手,“阿灿,这两位爷爷和奶奶,爷爷还会说国语呢。”

    老者夫妇,面色慈祥的对卢灿点点头,“香江小伙子?”

    来利摩日的东方人不多,一听对方腔调,有些怪怪的,还有衣着举止,不难猜到这对老年夫妇来自东瀛!

    “老先生,您好!我们来自香江。”

    卢灿很自然的将阿欣往自己这边搂了搂,微笑着回应对方的话语。

    “这里的咖啡不错,坐下来陪老朽喝一杯?”依然是老先生说话,那位老妇人则礼貌的陪着颔首。

    “两位从东瀛来旅游的?”卢灿和孙瑞欣坐在对面,笑着问道。

    “我们是……过来学习的。”

    老先生一句话,让卢灿两人有些惊讶,阿欣衬着下巴问道,“您二老,家中有窑口?”

    她和卢灿的猜测一致,都以为老先生来利摩日交流制瓷工艺的。

    “窑口?”老先生笑着摇摇头,“我是来学习瓷雕的,准确说是瓷板雕。”

    瓷板雕?卢灿一愣,这不是舍近求远吗?

    学习瓷雕,他能理解。欧洲的雕塑,领先世界很多年,连带着他们的瓷雕水平,在创意和表现力方面,也一直领先。

    瓷雕就是瓷泥通过雕塑成型,然后上彩上釉,经过高温烧制的三维立体艺术品,简称瓷雕。瓷雕与普通瓷器烧制,具有很大差异。

    首先是高温——瓷雕的窑温必须达到一千三百度以上,这已经是“高温瓷”的范畴。

    其次是收缩比的掌控,非常不容易。

    高温瓷之所以难以烧制成功,正是因为经过1300度以上高温烧制,从“泥”变成“瓷”这一过程,作品的体积要整体收缩20%左右。

    这是什么概念呢?高四十公分的瓷泥关公,烧制成功后的高度,只有三十二三公分,缩水一大截。

    这就要求,作品的造型形体结构比例必须非常合理,重量分布均匀,否则将会导致产品变形——这也是高温瓷器很少有大器精品出现的原因。

    相比较有规则的盘、瓶、罐等物件,完全无规则的瓷雕,收缩比更难控制,烧制更难,所以……润馨瓷厂开办这么长时间,都还没有真正涉及“瓷雕”产品。

    可瓷板雕……

    貌似中国更胜一筹,东瀛的瓷版画水平也很高,他怎么舍近求远?

    还有,瓷板雕可是非常冷门的行业,老先生怎么学这个?

    “老先生,瓷板雕……可不是利摩日的擅长,您怎么不去内陆?”

    老先生摇头苦笑,“去过……”

    后续没说,估计是失望而归,不得不转道欧洲,观摩欧洲瓷雕技艺——此时的内陆瓷器行业发展,确实还不如东瀛。

    去过内陆,且看不上内陆的技艺?这老先生不是一般人呢?

    “老先生,您贵姓?”

    “小林庸浩。你叫什么?我看你也不是外行,小伙子。”老先生笑眯眯问了一句。

    小林庸浩?这名字这么熟?卢灿挠挠眉角,倏然站起身来,“斗盦(音庵)先生?”

    “咦?”老先生有些惊讶,在利摩日竟然能遇到认识自己的人,他越发确信卢灿的不凡,“你师傅哪位?听说过我?”

    “斗盦先生的镌刻与书法,名动中华文博界,怎么能不知道?”

    卢灿抱拳拱手,行晚辈礼。

    他这话不是虚捧,小林斗盦是东瀛镌刻泰斗级人物,与梅舒适郎并称“东瀛篆刻之皇”。

    小林斗盦的爷爷和父亲,都是琦玉县的篆刻师傅,帮人刻章谋生,受家庭熏陶,从小就研书习刻。十五岁拜师于书法泰斗、艺术院会员比田井天来(东瀛篆刻陌刀流名家),同时也学印于名篆刻家石井双石(双井流名家)。二十一岁至二十六岁所作书法篆刻作品,就多次荣获大日/本书道院及东方书道院的特选奖赏,青年时代已驰誉艺坛。

    从二十五岁起,继续问学于河井荃庐(被誉为东瀛印宗师)、西川宁、加藤常贤、太田梦庵等著名学者,以及一度侨居东瀛的中国名书画篆刻家钱瘦铁先生,攻习书法、篆刻、中国古籍、文字学,和古印学等。

    卢灿醒悟过来,对方为什么要来学瓷雕。

    皆因为对方崇拜的中国清代篆刻大师郑石如,曾经以瓷板雕练手,让篆刻之法大进!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